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

    1942年是东江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抗战的一年。根据地军民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困难中坚持抗战,粉碎了敌、伪、顽的“扫荡”,抗日根据地和游击队得到了发展壮大。
    1943年,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2月2日,东江纵队正式宣布成立,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东江纵队的成立,标志着东江及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的新发展。它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开展斗争,壮大武装力量,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推动了东江敌后抗日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从1942年春开始,国民党顽军出动5000多人向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的进攻,叫嚣要在3个月之内消灭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奋起反击,在抗战初期就取得了歼灭顽军一个连的胜利。
    1942年12月2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第一中队20余人,在宝安县黄田的珠江堤岸上,英勇抗击国民党顽军的疯狂夹攻,毙伤顽军100余人,战斗从早晨 7 时打到下午 2 时,打垮顽军六七次冲锋,毙伤顽军100余人。副中队长卢耀康、指导员黄密、副指导员王天赐和10多名战士相继牺牲,阵地上只剩下李国玺和5名战士。当子弹和手榴弹全部打光了,便砸烂枪 托,丢掉枪 机,撕碎文件埋入泥土,最后在顽军的枪林弹雨中倒下。
    1943年5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珠江队第一次采用爆破攻坚技术,攻破了宝(安)太(平)线上伪军的一个重要据点——福永镇,取得了全歼守敌的胜利。图为当年福永镇伪军盘踞的炮楼。
    1949年11月18日,日伪军出动9000余人对大岭山区开展“万人大扫荡”,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在根据地群众的大力配合下,胜利突围,保存了部队实力。图为突围出口之一的水濂山。
    在日军发动对大岭山的“万人大扫荡”中,李玉珍从火线上抢下7名伤员,左大腿被子弹击中,仍忍痛背着1名重伤员匍匐前行,她使出绝招用手攀住徒壁缝中的树干,让伤员抓住她的右脚滑下山坑隐蔽。到了夜里她拿出医用钳子硬是把子弹从左腿肌肉里挖了出来。1945年春李玉珍被任命为前进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在此后的战斗中显示出了她的指挥才能。
    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在惠阳县(今深圳市宝安区)土洋村公开宣布成立。图为在坪山墟召开军民大会庆祝东江纵队成立的情形。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左一)、政治委员林平(右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左二)、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右一)。
    1944年1月24日午夜,东江纵队第三大队袭击东莞城南篁村田心坊伪军张玉章中队。在突击队进攻受阻之时,年仅18岁的班长张锦标用身躯扑压在敌人的重机枪上,占领了土堆阵地,为突击队的进攻扫掉障碍。
    1944年3月部队在龙岗低山同国民党顽军的战斗中,小队长黄秀腹部受伤,小便不能排出,膀胱肿胀,几次在痛苦中休克。卫生员易焕兰为挽救战友的生命,在无导尿管的情况下用嘴一口一口吸出伤员的尿液,黄秀终于得救了。这位20岁的年轻女卫生员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战友的赞扬。
    1944年5月8日,王作尧指挥东纵第三、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与前来偷袭梅塘乡龙见田村东纵领导机关的日军500多人,在马山展开激战,毙伤日军近百人。日军大队长加藤败回樟木头后,剖腹自杀。图为梅塘战斗旧址——马山。
    7月21日,东江纵队独立第三中队在老虎山下与日军400人遭遇。“小鬼班”班长黄友(东莞凤岗人)率领担任尖兵的4名小战士顽强阻击敌人,掩护主力撤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中共中央军委追认黄友同志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战斗英雄,中共模范党员。
    1945年2月东莞县伪警察大队长麦定堂率部320人起义,后到大岭山加入东江纵队编为新生大队。图为麦定堂。
    《前进报》于1942年3月创办,原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机关报,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成为东江纵队的机关报,由纵队政治部直接领导,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阵地。这是《前进报》社址之一东莞官尾下。
    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图为东莞民兵旗帜。
    东江纵队税务工作人员。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7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