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建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高涨,中共东江地区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华南及东江地区虽遭到日军疯狂蹂躏,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建立起各种抗日武装,坚决打击入侵日军。尤其东江的抗日队伍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国民革命军作战,成为华南抗战中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强行在惠阳大亚湾登陆。
    10月15日,日军进占惠州城
    10月21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
    10月23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右)及虎门下横档炮台(左)。
    日军南侵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江人民遭受空前浩劫。图为日军焚烧村庄。
    1940年6月25日,日军从莞城经飞鹅直闯大沙,企图洗劫大沙圩和景山村,遭到大沙“洪圣公约”的农民自卫队奋力还击。日军对大沙进行了9次的报复性“扫荡”,杀害村民62人,烧毁民房、茅棚454间,烧死7人,强奸妇女5人。
    1941年,在日军的“扫荡”中,东莞道滘260多名群众被日军用毒烟杀害。图为1949年为纪念遇难者而修建的“国殇冢”。
    1938年1月,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先后派王作尧、袁鉴文回东莞,分别担任东莞中心支部的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组建抗日武装。图为王作尧(右)和袁鉴文(左)。
    1938年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东莞中山公园成立,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部长王作尧任队长,县委宣传部长袁鉴文任政治指导员,全队100多人。这是日军入侵广东大陆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图为东莞中山公园。
    1938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东莞常备壮丁队和抗日模范壮丁队一部,在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峡口、榴花、刘屋村、西湖、京山一带英勇抗击进犯的日军,史称“榴花战斗”。这是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其中在石碣刘屋村伏击日军时牺牲22人。图为榴花战场遗址。
    1938年12月2日,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淡水周田村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晋(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图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时旧址——周田村育英楼。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特务队。
    1939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把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和王作尧带领的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及各区地方党组织动员来的武装人员,集中在东莞清溪苦草洞整训,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黄高阳任党总支书记。图为苦草洞。
    为统一军事指挥,1939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由梁广、梁鸿钧、林平、曾生、王作尧、何与成组成,梁鸿钧为书记。图为东江军事委员会旧址。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和发展壮大部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和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经过统战工作,于1939年4、5月间取得国民党第四战区的统一番号,分别改称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图为第二大队常驻旧址——宝安县罗祖村。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756号